天然氣分析儀作為精密檢測設備,其使用需嚴格遵循操作規范與安全標準,以確保測量精度和運行穩定性。以下是具體的使用要求:
1.環境與設備準備
安裝條件:儀器應放置于平穩、通風良好的實驗臺或專用支架上,避免陽光直射及溫度劇烈波動。若用于在線監測,需確保采樣點具有代表性且易于接入系統;
電源與接地:檢查供電電壓是否符合儀器標注要求,保證接地良好以防止電磁干擾或漏電風險;
氣路密封性檢測:使用肥皂水或專業檢漏儀仔細排查載氣(如氦氣/氮氣)、燃氣(如氫氣)及助燃氣管路接口是否存在泄漏,確保各連接處嚴密無漏點。
凈化處理:氣體樣品須通過過濾裝置去除顆粒物,并經硅膠或分子篩干燥管脫除水分;液態或高壓樣品需先減壓至儀器允許范圍后再注入;
進樣方式選擇:手動進樣時采用專用注射器緩慢推注以避免氣泡產生,自動進樣則需校準體積并確認進樣針暢通無阻;對于在線分析場景,采樣探頭應深入管道中心區域以獲取均勻樣本;
防污染措施:定期清理進樣口殘留物,更換老化的密封墊圈及過濾器,防止雜質污染色譜柱或檢測系統。
3.參數設置與分析流程控制
色譜條件優化:根據樣品特性設定柱溫模式(恒溫或程序升溫)、檢測器溫度(通常高于柱溫以防冷凝)及載氣流速;
方法選擇與校準:加載標準氣校正文件建立定量模型,優先選用恒流模式或程序升溫分離復雜組分;輸入熱值計算公式實現自動能量換算;
實時監控調整:觀察基線穩定性,發現異常波動時及時排查氣流擾動或檢測器故障因素。
4.天然氣分析儀數據處理與結果管理
譜圖解析:利用軟件識別各組分保留時間進行定性分析,采用外標法/內標法結合峰面積計算濃度值;
報告生成:自動輸出包含組分含量、熱值密度等參數的報告,同步保存原始譜圖及分析日志供追溯驗證。
5.日常維護與安全管理
周期性保養:每月檢查色譜柱效能并進行高溫老化再生,清潔FID噴嘴并更換耗盡的點火絲;定期更新進樣墊片、襯管等易耗品;
安全防護措施:操作人員須穿戴實驗服、護目鏡及耐酸堿手套,遠離明火作業區域;實驗室保持強制通風以排除可燃氣體積聚;
應急響應預案:熟悉氣體泄漏處置流程(立即關閉氣源總閥),配備滅火器材并掌握初期火災撲救技能。
6.關機順序與停機保護
有序斷電:先退出分析軟件并關閉主機電源,再依次切斷載氣、燃氣供應,防止負壓倒吸損壞閥門組件;
特殊檢測器處理:使用氫焰離子化檢測器(FID)時,必須等待離子室冷卻至安全溫度后方可停止氫氣輸送。
